1000kW ?谈谈电动汽车电池的 3C vs 6C

2025 的开年,比亚迪一上来就交大(交了大招)。

先是 2 月 10 日,天神之眼,智驾上车,全系标配;然后 3 月 17 日,1000kW 超级 e 平台,全域千伏,发布即上市,上市即量产,量产即搭载给了汉L和唐L。

挺猛的。但我为什么有点兴奋不起来呢?

也许,对于 6C ,我觉得 3C 就是恰好吧。

3C 时代,电车车主还是新人类,但 6C 时代就不一定了

细心的你会发现,在当前,好一点的新能源车,还是停留在 3C 左右的充电时间。并且,当前的充电生态,都是围绕 3C 来铺设开的。

“充电减免 2 小时停车”,想必是让很多电车车主喜闻乐见的充电站标签。对于我来说,这是电车车主感觉到“受尊重感”的最直接体现,同时也是建成新生态的一个重要契机。

电车要经常补电,这是避免不了的,哪怕 10C 时代,电车也避免不了要经常补电。但与其说这是一个缺点,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商机。

就拿高速服务区来说吧。以前开油车,人们到服务区一停,上个洗手间,出来路过形形色色的摊点时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,就随即上车开启下一程了。甚至路过一个服务区,心里想的都是能不去就不去。

但开电车的我们,就不一样了。

开在高速上,看到导航提示列表里面的每一个服务区,我都想看看有没有充电桩,充电桩有没有空余。一旦看到有空余,我就想去这服务区停停看看。进去把车停到充电车位开始充电后,心里别提多舒坦,我会感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美满。

高高兴兴去了趟洗手间,出来的时候,想着充电还要半小时呢,不着急,就到处看看吧。看到有不错的咖啡厅或者奶茶店,搞起来!上去就来一杯。走几步发现,哇,转角处居然还有按摩椅!一次只要 10 多块钱!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,上去就来一把,旅途的劳累顿时消散一空。遇到阳澄湖服务区这种大综合体,除了有个园林给你拍照打卡,室内二楼还有个免费的江南工艺展览,让你大饱眼福!

这么一圈下来,,从这样的服务区离开的时候,我感觉浑身上下都新了,旅途也变得丰富有趣了起来。这时候,别说 3C 了,我情愿我的车充电速度只有 1C ( 1C 是指一小时充满, 2C 是指半小时充满, 3C 是指 20 分钟充满,以此类推)。因为若不是我车要充电,这些东西我可能看都不看一眼。

就算不是高速服务区这样的场景,就普通的商场地下充电站这种,我也会在充电的时候,上去买杯咖啡。返回车上等着车子充满的时候,一边吹着空调享受着零重力座椅,一边来上一局王者荣耀,或者Switch拿出来搞一把。

这样的生活,就是我等电车车主想要的啊。油车任凭它怎么造,我也不可能开着油车在商场地下停车场这么玩吧。

很多人都觉得电车就是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。更高的速度,更快的迭代,更强的体验,诸如此类。可在我看来,电车最大的价值,或者说能带给人真正的情绪价值的地方,恰恰在于它充电时恰如其分的慢。

充电补能的这一“慢”,使得充电和停车能一体化复用,进而使得停车场能和驿站一体化复用。如此,新的商机就能形成,新的生态就能到来,并且新能源车主就能保证和油车车主有不同的身份标签。

觉得我这么说有点抽象,你无法理解和认同?那我演绎一番给你看吧。

若全民普及 6C 充电、一台车只需要 6 – 10 分钟就能基本充满,这时候就油电同速了,换言之,电车和油车在补能上已经没有区别了。

于是,充电站就不需要给出“充电减免 2 小时停车”这样的优惠了,占位费估计也是天价。如此,你就不好在充电期间离开车辆了,得全程守着;并且这几分钟的时间,你听一首歌都费劲,也别提能发展什么娱乐项目了。充满电了,你还得拔掉充电枪,然后把车开到停车场其它地方去停车(甚至可能没有位置),然后你才能去上洗手间或者干别的。

你如果不守着你的车充电,插上枪便直接溜到服务区或者别的地方去,估计还没等你上完洗手间,就有人给你打电话叫你挪车,更别提还想把车一直停在充电车位上,一小时以后再开走了。这也是我前面说“情愿我的车充电速度只有 1C 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——因为我们不能忽略的是,要充电的人永远都是很多的,而超充桩可以预见是不会很多的,所以等充电的人不会让你太愉快。除非你的车还没充满,你的车才能悠然继续待在充电车位那里,不会被别人过来干预,不然,你就等着口角吧。

如此看来,电车车主将会比油车车主累多了:你不仅补能次数比油车车主多(以高速普遍二十度的电耗来看,没有哪个电池包能和一个 50 升油箱持平,并且短期内这个现象不会改变),然后每次补能还得全程自助,遇到坏枪多的时候,你还得看运气要不要继续挪到下一个充电车位;然后,每到一个充电停车场,你得至少停两次车(充电一次停到旁边去一次),因为你得避免占位。

再者,既然电车车主停车感受和油车车主拉平了,那电车车主在用车体验上也就基本倒退成油车车主了:去服务区懒得看有什么娱乐了,上完洗手间就跑是最实际的;去商场的次数变少了,因为我开车去商场停车挺累的,还捞不到什么好处……如此这般,车对我而言就逐渐倒退成了一个(甚至比油车更麻烦的)交通工具。

这是很危险的,因为最终我就找不到什么特别的理由开(电)车上路了,所以我可能就选择不买车或者改买油车了。毕竟,如果只是想要一个交通工具,那我为什么不打车或者坐地铁呢?

生活就是这样的,很多事情要产生复杂的类似叠加态的关联,它才会有趣,人才会“心向往之”。如果我只是想喝咖啡或者奶茶,我可以在家自己做或者点外卖,但我可能会嫌弃它不健康、做起来也麻烦等,最终选择不做。可想到我开车去商场,能给我车补能之余,我还能逛逛超市,然后到车上安静地喝口新鲜的咖啡、玩个游戏什么的,而且停车还不要钱,我可能就会想去,并且最终发生了所有的这些消费。而且这口咖啡我会喝得特满足,因为这段时光被我丰富地享用了,而咖啡正是我享受这个过程的一个引子和载体,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。

所以,从实际使用感受来看,电车如果和油车在补能上做到油电同速的话,会少很多乐趣,而且是关键性的乐趣。这不利于生态的形成,甚至会扑灭人们购买电车的欲望。毕竟,如果很多方面都和油车大差不差了,那我为什么不重新考虑买油车呢?

诚然,因为电气产业链的近亲关系,电车是天然适合和必然追求智能化和舒适化的。但车子归根结底是一个近场交互工具,所以除了需求要得到落实,你还要创造一个让人们留在车上或者留在它附近的理由,如此这般,人们才能享受到它,然后人们才会觉得它值当,并购买它。

而我认为,电车充电时恰如其分的“多”和“慢”,正是这样的理由的其中一个。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。电车的这一“慢”,就如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那样对电车的调性进行了阴阳调和,画龙点睛一般给电车注入了最后的一道魂。从此电车就有了生气,它终于成了我身体和心灵的栖息之所,是甜蜜的负担,而不是一个难言的累赘。

6C 充电,落地能有几何?

说完充电慢的好处,我们还要探讨一下 6C 充电落地的实际体验。毕竟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应用,有的也只有官方宣传的体验,所以我们并不清楚大规模应用后最终的稳态情形。

现在聊这个可能有点掰扯,所以这个部分仅供娱乐。但我们依然可以基于一些事实和技术细节,运用逻辑推演后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的。

一般来说,对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区的用电, 1000kW 已经是足够负载了,实在不够, 7000kW 也差不多封顶了[1]。所以,对于兆瓦闪充,一个充电口或者一个标准 8 口的充电站就是一个小区的用电功率。这的确是很惊人的,也基本可以断定这样的功率负荷不会全部由市电电网来瞬时负担。

事实上也是如此,比亚迪的兆瓦闪充,都会在充电站内配备储能设备。平峰时段先慢慢为储能设备补能,然后兆瓦闪充时,再大功率地协同转充到车[2]

那问题就来了,协同转充的时候,市电电网本身为这个充电枪提供多少功率呢?

我没有查到比亚迪兆瓦闪充关于此的信息,也没有一般的超充技术关于此的信息。但从我平时用车的感觉,一般情况下,市电只为一个充电枪提供最多 60kW 的功率。

因为我发现,小桔充电的加速充技术,就是针对 60kW 充电功率以上的车型开发的[3]。加速充功能,会为 60kW 以上的充电功率进行智能调度,以满足这个车的功率需求,这或多或少都在暗示着:“市电最多给一个枪 60kW 的功率了啦,所以要再多的话只能我在站内给它变出来啦,也就是我从储能设备那边给它掏啦。”

并且,很多充电站,平时如果功率足够,都能为我车提供超过 60kW 的充电功率,但用电高峰期,它就怎么都超不过 60kW ,哪怕这个桩标称支持250kW超充。甚至我车报告它需要更大电流的时候,也是如此。所以我估计此时储能设备那边已经没有余电了,就只有市电在为我车补能了。而此时充电功率就是 60kW 。

可见我的车子需要大于 150A 电流的时候,充电枪只给我最大 150A 的电流,而这在 400V 下就是 60kW

基于上述信息,我有理由认为 60kW 就是没有储能设备辅助情况下,超充枪能提供的最大功率。而这个在兆瓦闪充时代,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,因为市电电网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。

然后,第二个问题紧接着又来了,一个带储能的充电站,它的储能设备最多储存多少电能呢?

这个我也没有准确信息,我就盲猜,顶多 3000 度吧。这已经相当于 30 台车的电池包容量了,感觉可以了。毕竟充电站都想在 5 年内回本的,储能设备那么贵,部署太多可能要亏惨。

综合上述两个信息,我们可以推测,对于兆瓦闪充技术,若满功率运行、按照 1000kW 功率来充电的话,那基本都是储能设备在供能。并且,按照 3000 度的储能容量来算,平均也就满足 30 台汉 L 的兆瓦闪充充电。于是,按照一台车平均充电总用时为 15 分钟来算,也就撑个 1 到 2 小时吧。

所以,实际情况会是什么呢?就是一晚上储存的 3000 度电,可能早高峰就被前来充电的车给用光了。于是,对我这种经常下午才到高速服务区充电的人来说,可能就只有 60kW 的充电功率给到我了。哪怕双枪充电,也就 120kW ,这还没提我要付两倍的价钱。

再说了,我都还没怀疑一晚上能不能给这 3000 度电容量的储能设备补满电呢。毕竟,要补满 3000 度电的储能设备,按照一晚上 6 小时算,也需要 500kW 的充电功率,这大概就是 8 个枪的充电配额(按照前述的一个枪配 60kW 的算法)。所以勉强是可以充满的,就不怀疑这个了,不过前提是这六个小时无人来充电打扰。

所以,如大家所见,实际落地后,若当前市电电网的配额没有太多变化,那基本就是空头支票,至少像我这样的客户是享受不到这项便利的。因为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好比你拿一根百兆宽带接给一个 10Gbps 的路由器用,那就算这个路由器会飞,它提供的上网网速也快不到哪里去的。

而这,还没开始说兆瓦闪充会不会需要额外服务费的问题呢。如果兆瓦闪充和别的超充一样,经常退化,那还要额外付费的话就真的说不过去了。

结语

诚然,我还是欢迎这样的技术革新的,毕竟我有时候也非常迫切需要立马满电出发。我只是觉得,没必要对兆瓦闪充这般吹捧,甚至一副不给普通快充留活路、非要油电同速才是终点的样子。

电车就是电车,电车如果和油车有什么不一样,那就尊重和发展我们的不一样就好了。非要和油车较什么劲呢?

毕竟,矫枉过正,是为奇啊。


关于DREAMSCAPER

I am what I seem.

用Facebook、WordPress账户即可评论